1、為統一井灌區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的技術要求,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規范。
2、本規范適用于井灌區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安裝驗收及運行與維護。
3、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建設,必須將井、水泵、管道系統及田間工程統一考慮,力求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效益顯著。
4、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中的機井:新井必須經成井驗收合格;現有機井必須是符合SD188《農用機井技術規范》所規定的完好機井。
5、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建設,除執行本規范外 ,還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規定.
二、工程規則
1、規劃原則。應準確占有規劃區自然地理、水文氣象、水文地質、表層土壤、工程現狀、農業生產、社會經濟以及地形等資料。規劃應在當在農業區劃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基礎上進行;應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總體規劃相適應,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全面規劃、分期實施。規劃中應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達到投資省,效益高,水、節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目標。在進行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時, 宜以年費用最小為主要依據選定規劃方案。水源水質應符合GB5084《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的規定。
2、主要技術參數。 灌溉設計保證率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確定,宜不低于75%。管系水利用系數應不低于0.95。低壓管道輸水灌溉灌區, 應做到田間工程配套齊全、灌水方法合理、灌水定額適當,其田間水利用系數應不低于0.85。灌溉水利用系數應不低于0.80。
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應根據規劃區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所提供的不同典型年地下水可采量,結合配套設備能力,確定可供水量;已成井區還應根據多年采補資料,對地下水資源評價成果加以復核,分析確定可供水量。需水量中應包括灌溉、牧副漁業、工業及生活等用水量,并應考慮發展計劃。不同保證率相應典型年的灌溉用水量,應根據作物組成、 復種指數、作物需水、降水可利用量等計算確定?刹捎玫湫湍攴ㄟM行水量供需平衡計算。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時, 宜調整種植比例,減少灌溉面積或增辟水源。
4、管道系統布置與畦溝灌水要素。 一般宜用單井管道系統;采用多井匯流系統,應經技術經濟論證。應根據機井位置、地塊形狀、種植方向及田間工程配套等因素,通過比較確定采用樹狀管網或環狀管網。管道級數, 應根據系統灌溉面積(或流量)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確定;旱作物區,當系統流量小于30立方米/小時時,可采用一級固定管道;系統流量在30--60立方米/小時時,可采用干管(輸水)、支管(配水)兩級固定管道;系統流量大于60立方米/小時, 可采用兩級或多級固定管道。對于滲透性強的沙質土壤區,末級還應增設地面移動管。應力求管道總長度短、管線平直、減少折點和起狀。干、支兩級固定管道在灌區內的長度,宜為90─150米/公頃。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種植行;支管間距宜采用50--150米 ,單向澆地時取較小值,雙向澆地時取較大值。給水栓(或出水口)應按灌溉面積均衡布設,間距宜為50--100米,單口灌溉面積宜為0.25--0.6公頃,單向澆地取較小值, 雙向澆地取較大值。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條件下的畦田與灌水溝規格及適宜流量,應根據當地試驗資料確定;無資料地區可參照表2.4.8- 1和表2.4.8-2選定。
表2.4.8-1 畦田灌水要素表
─────┬───────┬───────┬──────
地面 │ ≤0.002 │ 0.002--0.005│ 0.005--0.01
坡度├───┬───┼───┬───┼───┬──
灌水 │ 畦長 │單 寬│ 畦長 │單 寬│ 畦長 │單寬
要素 │ │流 量│ │流 量│ │流量
土壤透水性│ (m) │L/s.m │ (m) │(L/s.m│ (m) │L/s.m
─────┼───┼───┼───┼───┼───┼──
強 │20--50│ 5--6│30--60│ 5--6│50--70│4--5
─────┼───┼───┼───┼───┼───┼──
中 │30--60│ 5--6│40--70│ 4--5│60--80│4--5
─────┼───┼───┼───┼───┼───┼──
弱 │40--70│ 4--5│50--80│ 3--4│80--100 3--4
─────┴───┴───┴───┴───┴───┴──
表2.4.8-2 溝灌灌水要素表
─┬────────┬────────┬────────
土│ ≤0.002 │ 0.002--0.005 │ 0.005--0.01
壤├───┬────┼───┬────┼───┬────
透│ 溝長 │ 流 量 │ 溝長 │ 流 量 │ 溝長 │ 流 量
性│ (m) │ (L/s) │ (m) │ (L/s) │ (m) │ (L/s)
─┼───┼────┼───┼────┼───┼────
強│30--40│1.0--1.5│40--60│0.7--1.0│60--80│0.6--0.9
─┼───┼────┼───┼────┼───┼────
中│40--60│0.7--1.0│70--90│0.5--0.6│80--100 0.4--0.6
─┼───┼────┼───┼────┼───┼────
弱│50--60│0.5--0.6│80--100 0.4--0.5│90--120 0.2--0.4
─┴───┴────┴───┴────┴───┴────
三、工程設計
1、設計流量
灌溉系統設計流量按下式計算:
灌溉系 控制性的作物種植比例×設計灌溉面積
統設計=────────────────────
流 量 水利用系數×每次灌水延續時間×日工作時數
當設計流量大于水泵流量時,應取水泵流量,并相應減小灌溉面積或種植比例。
2、水錘壓力。管道系統設置單向閥時,應驗算突然停泵時的水錘壓力。遇到水錘情況下管道內壓力超過管材公稱壓力或管內可能出現負壓時,應采取水錘防護措施。
3、鎮墩。遇到管內壓力水頭大于等于6米,管軸線轉角大于等于15°或管內壓力水頭大于等于3米,管軸線轉角大于等于30°,管軸線轉角大于等于45時,管路應設置鎮墩。 鎮墩應設在堅實的地基上,并按受力要求確定尺寸。
4、出水口防沖設施。出水口處應設置防沖池;地面移動管道出口,宜有防沖措施。防沖池宜就地取材,優先采用預制混凝土構件。防沖池池底,應至少低于地面15厘米;防沖池占地宜為0.1--0.25平方米。
5、其它設施。在管道軸線起伏段的高處和向下彎處,應設置進排氣設施; 在管軸線起伏段的低處和管道系統的最低處,宜設置泄水閥和滲水井。在順坡管道節制閥下游側、 逆坡管道節制閥上游測,以及可能出現負壓的管段,應設置負壓消除設施。埋于凍層以下,且埋深不少于70厘米的管道,可不計算溫度應力;必要時可設伸縮節或柔性接頭。
四、水泵選型與配套
1、新配水泵的選型與配套。 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的新配水泵,宜選用國家公布的節能型產品,嚴禁選用國家公布的淘汰產品。選用水泵的流量應滿足灌溉系統設計流量的要求,且不大于根據抽水試驗確定的機井出水量;揚程應根據灌溉系統設計揚程合理選定;在灌溉系統設計流量下,水泵應工作在高效區。應分別校核在管道系統最大工作水頭和最小工作水頭下,水泵的工作點是否在高效區內,如偏離過大應重新選擇水泵或調整管道系統的設計。井用潛水泵的配套泵管 ,在經濟上合理的情況下可增大一級管徑, 但不應影響水泵的安裝和檢修。水泵的選型和配套除應符合本規范外, 還應符合《農用機井技術規范》的要求。
2、現有機井裝置的利用和改造。 利用現有機井裝置建設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應收集有關技術資料,測試水泵揚程、流量、轉速及動力機能耗等性能參數,根據水泵及配套裝置的技術指標、目前技術狀況、設計要求等,通過技術論證和經濟分析確定其利用、改造的可行性。應制定現有機井裝置的具體技術改造方案,并據此進行改造、 檢修和驗收。經檢修或技術改造的水泵應符合4.1.2和4.1.3條的規定。
五、管材與連接件
1、一般規定。 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所用管材與連接件,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非現場制作的管材與連接件,應為定型產品, 或經過技術鑒定并嚴格按技術要求生產的非定型產品。
(2)現場制作的管材與連接件,應進行技術鑒定, 并有相應措施保證其質量不低于鑒定時的指標。
管材的公稱壓力應大于或等于管道設計工作壓力。連接件的公稱壓力應大于或等于管材的公稱壓力, 其規格尺寸及偏差應滿足連接密封要求。水泥預制管和現場澆筑混凝土管不應埋設在硫酸鹽濃度超過1%的土壤中。 在硫酸鹽濃度大于0.1%、小于1%的土壤中埋管,應選用鋁酸三鈣含量小于5.5%的水泥。
2、塑料管與連接件。 低壓輸水塑料管宜選用薄壁或雙壁塑料管;其性能指標及檢測應符合相應標準。 地埋塑料管由靜荷載和動荷載引起的總徑向變形率( 即徑向變形量與外徑比值)不得大于5%;當埋深大于70 厘米時動荷載可忽略。塑料連接件材質宜與管材相同。焊接成型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連接件應達到1米高度自由墜落不破裂、4.2倍公稱壓力保壓1h不滲漏的力學性能指標。當管道采用粘接劑連接時,粘接劑的固化時間應與施工條件相適應;粘附力強, 易于涂在接合面上;粘接強度應滿足管道使用要求。 當管道采用橡膠圈作接口密封材料時,所用橡膠圈不應有氣孔、 裂縫或接縫,其拉斷強度大于等于16MPa;伸長率大于等于 500%;邵氏硬度為45--55度;永久變形小于20%;老化系數大于0.8(在70℃溫度下,歷時144h)。
3、水泥預制管與連接件。 管材及連接件的工作壓力應不大于抗滲試驗壓力的1/2。 用三點荷載試驗數據確定管上的允許填土荷載時,安全系數應不小于1.25。 管材內壁應光滑,內外壁無裂縫,壁厚允許偏差為±2毫米,內徑允許偏差為±3毫米。在不均勻沉降地段應采用柔性連接。
4、現場澆筑混凝土管。 管體混凝土抗壓強度在管徑小于等于200毫米時,不低于15.0MPa;管徑大于200毫米時 ,不低于20.0MPa;管道外壓強度安全系數應不小于1.25 。管道最小壁厚應為內徑的1/10加15毫米。管道內徑允許偏差為±7毫米.
六、工程施工與設備安裝
1、一般規定。工程施工與設備安裝,應按已批準的設計進行;不得自行修改設計或更換材料設備。7.1.2 在施工過程中,應做好施工記錄.隱蔽工程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施工中應成立質量檢查組, 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測和評價,確保施工質量。施工中應執行機械、 電器設備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2、施工準備。應根據設計備足工程物料;管材、連接件及附屬設備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嚴禁拋扔或劇烈碰撞;塑料管材和連接件在貯存時應避免陽光暴曬。施工前應編制施工計劃,施工人員應通過技術培訓。 應根據設計核對工程物料的數量、規格,并檢查質量。施工應避開雨季;地下水位較高地段應備好排水設備;物料場地應開闊,便于運輸和操作。
3、管槽開挖。施工現場應設置測量控制網點,宜在管道中心線上每隔30--50米打一木樁,并在管線的轉折點、 出水口、閘閥等處或地形變化較大的地方加樁,樁上應標注開挖深度。管槽開挖應根據當地土質、管材、地下水位、凍土層深度及施工方法等確定斷面開挖形式;根據管材規格、施工機具、操作要求確定管槽開挖寬度,槽底宜挖弧形管床,管床對薄壁塑料管的包角應不小于120°; 管槽開挖深度應在凍層以下,且埋深不小于70厘米,如在凍層中埋設應經技術經濟論證,并有相應措施;管材與管件連接處, 管槽開挖尺寸可適當加大。管槽棄土應堆放在管槽一測0.3米以外處。 槽底應平直、密實,并清除石塊與雜物,排除積水。如超挖則應回填夯實至設計高程;遇軟弱地基應采取加固措施。管槽開挖完畢經檢查合格方可鋪設管道。
4、管道系統安裝。管道安裝前,應對管材、 管件進行外觀檢查,清除管內雜物,不合格者不得就位。7.4.2 管道安裝,宜先干管后支管。承插口管材,插口在上游, 承口在下游,依次施工。管道中必線就平直, 管底與槽底應貼合良好。塑料管應按下列要求連接:
(1)熱擴口承插,應將插口處挫成坡口, 承口內壁和插口外壁均應涂粘接劑,其搭接長度應大于1倍外徑。
(2)帶有承插口的塑料管應按廠家要求連接。
(3)塑料管連接后,除接頭外均應覆土20--30厘米。
水泥預制管應按下列要求連接:
(1)平口(包括企口) 式接頭宜采用紗布包裹水泥砂漿法連接,要求砂漿飽滿,紗布和砂漿結合嚴密, 嚴禁管道內殘留砂漿。
(2)承插式接頭,承口內應抹1:1水泥砂漿,插管后再用1:3水泥砂漿抹帶封口,接管時應固定管身。
(3)預制管連接后,接頭部位應立即覆20--30厘米厚濕土。
5、現場澆筑混凝土管施工。 施工應按有關操作規程進行。管內壁必須灰漿飽滿、均勻、光滑。管初凝后應立即回填濕土至管頂以上20--30厘米。施工暫時中斷時, 應安排在連接件處。
6、建筑物施工。管道系統的所有建筑物,都必須按設計要求施工。建筑物的地基應堅實, 必要時應進行夯實或鋪設墊層。出地豎管的底部和頂部都應采取加固措施。管道穿越道路或其他建筑物時,應增設套管等加固措施。
6.7 試水回填。 管道系統和建筑物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試水。安裝結束后,必須對每條管道進行水壓試驗。 管道系統試水前應安裝好測壓議表;認真檢查被測管道系統設備是否安全,進排氣閥是否暢通,安全閥、給水栓是否啟閉靈活;檢查被測管段覆土固定情況。管道試水時, 環境氣溫應不低于5℃。試水壓力應為管道系統的設計工作壓力,保壓時間塑料管和預制管不小于1小時,現場澆筑混凝土管不小于8小時;應檢查管道系統的滲漏情況并做好標志和記錄;滲漏損失應符合管道水利用系數要求,不允許有集中滲漏。試水不合格時應采取修補措施,在修補處達到預期強度后重新試水,直至合格。管道試水合格后方可進行回填;靥顟丛O計要求和程序進行,有條件時宜采用水浸密實法。采取分層壓實法時,回填密實度應不低于最大夯實密實度的90%。初始回填應在管道兩側同時進行,回填材料應不含直徑大于25 毫米的石塊和直徑大于50毫米的土塊;靥钸_到管頂以上15厘米后再進行最終回填,回填料應不含直徑大于75毫米的石塊。 對管道系統的關鍵部位,如鎮墩、豎管周圍、 防沖池地基等的回填應分層夯實,嚴格控制施工質量。
七、工程驗收
1、一般規定。工程驗收前應提交下列文件:規劃設計報告和圖紙、工程預算和決算、試水和試運行報告、施工期間檢查驗收記錄、運行管理規程和組織、竣工報告和竣工圖等。工程施工結束后,應由主管部門組織設計、施工、 使用單位組成工程驗收小組,對工程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工程未驗收移交前,應由施工單位負責管理和維護。
2、驗收內容。應審查技術文件是否齊全、 技術數據是否正確、可靠。應審查管道鋪設長度、管道系統布置和田間工程配套、管道系統試水及試運行情況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機泵選配是否合理、安裝是否合格;建筑物是否堅固。工程驗收后應填寫“工程竣工驗收證書”,由驗收組負責人簽字,加蓋設計、施工、使用單位公章,方可交付使用。
八、運行與維護。應成立管理機構或明確專管人員, 制訂運行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員應培訓后上崗。 應根據灌溉制度制訂科學的用水計劃。運行前,應檢查機井裝置、管道系統和附屬設施是否齊全、完好。灌水時應先開啟出水口,后啟動水泵;改換出水口時,應先開后關;停灌時應先停泵,后關出水口。停灌期,應把地面可拆卸的設備收回,經保養后妥善保管。在凍害地區,冬季應及時放空管道。 應根據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工程及配套設施的狀況,并及時進行維護、修理或更換。(行署水電處 張懷福)機井裝置、管道系統和附屬設施是否齊全、完好。
8.0.4 灌水時應先開啟出水口,后啟動水泵; 改換出水口時,應先開后關;停灌時應先停泵,后關出水口。
8.0.5 停灌期,應把地面可拆卸的設備收回, 經保養后妥善保管。
8.0.6 在凍害地區,冬季應及時放空管道。
8.0.7 應根據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工程及配套設施的狀況,并及時進行維護、修理或更換。(行署水電處 張懷福) 8.0.7 應根據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工程及配套設施的狀況,并及時進行維護、修理或更換。(行署水電處 張懷福) 8.0.5 停灌期,應把地面可拆卸的設備收回, 經保養后妥善保管。
8.0.6 在凍害地區,冬季應及時放空管道。
8.0.7 應根據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工程及配套設施的狀況,并及時進行維護、修理或更換。(行署水電處 張懷福) 8.0.7 應根據管理制度,定期檢查工程及配套設施的狀況,并及時進行維護、修理或更換。(行署水電處 張懷福)
本文地址:http://www.mfaop.com/jsfw/14336.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
業務聯系人:胡經理 13920940804 Tel:022-86353366
- 上一篇: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的規劃與設計
- 下一篇:PE給水管安裝說明